中新社介紹台北清真大寺

2010020517:29

 


 

由國民黨將領白崇禧提議修建的台北清真寺,現在是台灣的回教協會的會址,

一九九九年被定為台北市古跡。現在是台北最大、台灣最著名的清真寺。 中新社發 徐長安 攝

 

  

中新社台北十二月十三日電 題:走訪台北最大清真寺

 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耿軍

  北市新生南路二段六十二號,一座雄偉的清真寺受人矚目。圓頂綠瓦的禮拜大殿,一輪新月高懸在頂端,兩旁喚拜尖塔,圓柱拱環長廊,一派阿拉伯建築的風格。這裡就是台北最大的清真寺,也是全台灣最著名的清真大寺。

  在台灣為數不多的清真寺中,這一座清真寺別有一段歷史。

  一九四九年,國民黨軍隊撤退台灣。在知名穆斯林白崇禧與馬步芳等人帶領下,約二萬名穆斯林信眾來臺定居。一九五八年,白崇禧等人提議興建伊斯蘭教風格的大型清真寺,後經台灣知名建築師楊卓成設計,經兩年修建,有了今天這座清真寺。現在這裡既是回教協會的會址,一九九九年還被定為台北市古跡。

  步入清真寺,大殿前的庭院裏,茂密的植物與綠色的屋頂、彎彎的新月相互掩映。董事長馬超彥帶領記者參觀了這座清真寺。

  十五米高的禮拜大殿,大型的落地窗採光充分。按照穆斯林忌諱偶像崇拜的傳統,大殿內除了鋪設手工波斯羊毛地毯與懸挂宮廷吊燈外,沒有其他飾物。面向麥加的方向,幾位正在禱告的穆斯林,唱誦經文的聲音十分嘹亮。

  “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主麻日,中午十二點,有四、五百人來這裡做禮拜。”馬超彥介紹,主麻日之外,清真寺的場地都被用作教室,教穆斯林學習宗教知識、誦《古蘭經》、學阿拉伯文。

  “台北的穆斯林大部分都上班,時間比較緊,年輕的父母們對教義又都比較生疏,需要把孩子送到寺內學習。”馬超彥表示,為幫助穆民學習宗教知識,清真寺開辦了學習班。

  學習班分為兒童班和成人班。兒童班的課程在星期天,主要講一些入門知識,教孩子做禮拜、誦《古蘭經》和聖訓。來兒童班上課的孩子每次都有四、五十名,常常還有兩三歲的孩子被父母送來接受熏陶。成人班的課程與孩子們的不同,除了誦《古蘭經》、聖訓,還教人如何解釋經文。課堂上使用的教材是大陸著名伊斯蘭教學者馬堅翻譯的《古蘭經》。

  馬超彥告訴記者,台灣的穆斯林主要為遜尼派,共有五萬多人,主要來自大陸。他自己就是祖籍新疆的穆斯林。

  “我的父親就是新疆的穆斯林。曾經在新疆當過管衛生的官員,籌建了很多醫院。”新疆的幾個醫院後來編修院史,還多虧馬超彥父親提供一手資料。

  馬超彥讚賞父親為兩岸穆民交流所做的努力,他也繼承父親志向,致力於兩岸伊斯蘭教交流。

  去年五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三十一日,馬超彥等回教協會一行九人,受大陸伊斯蘭教協會邀請,從北京、寧夏到甘肅、陜西,走訪經學院、拜會清真寺、參觀清真食品市場,實現了兩岸教親首次組團互訪。在與大陸伊斯蘭教協會的會談中,還達成九項共識,包括教親互訪、旅遊服務、上墳協助,清真食品合作計劃,學術研究、經書翻印,落葉歸根計劃等。

  馬超彥在後來撰寫的回憶文章中,對大陸穆斯林的生活頗多羨慕之詞。他說,此趟西北之行,那兒樸實之民風、熱情之教親、天真之稚童、堅毅之老師、響亮之經韻,時時徘徊回蕩於腦海,見賢思齊,感嘆萬端。

 

世界著名清真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