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古都長安-西安慈恩寺大雁塔

2009081213:20


 

遊古都西安對我來說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大雁塔,除了看百年古建築

   「大雁塔」,還有馳名中外的,故事《 西游記》《唐三藏取經

奘法師就是唐僧了,歷經千辛萬苦去 (天竺)  取經傳為歷史佳話。

他帶回 佛像八尊,佛經六百多卷,為佛教在中土的傳播 打下了堅實

 地基礎。 當他回到中土後聲名大振,有人稱他為唐朝 第一高僧,

唐太宗 都極為尊重,他留下的佛像、佛經、手稿被視為無價之寶

「大雁塔」共七層,用磚砌成,很是堅固,四方開門。每門都有僧人守護,

  不准游人入內。還建有欄杆,供人憑眺。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層,武則天

       時重修,後来又經過多次修整。现在的塔是七層,共64,呈方形角锥状;

    塔身為青磚砌成,各層壁面作柱枋、欄额等仿木结構;每層四面都有券砌

     工拱門。这種樓閣式磚塔,造型簡潔,氣勢雄伟,是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。

 

 

    大慈恩寺:唐高宗李治為報答他母親的大慈大恩而建,這個寺廟是黃家所建,

 所以在慈恩寺前加個“大”字,大慈恩寺,東邊為鼓樓,西邊為鐘樓,寺院

每遇重大佛事,晚上打鼓,早上嗚鐘“暮鼓晨鐘”這一典故由此而得名。

 

 

「大雁塔」裏頭雕刻著唐朝建築圖案、佛像等,相傳是唐朝著名畫家

 

─閻立本和尉遲乙僧之手筆,裏頭有塊碑文鑲嵌著『大唐三藏聖教

 

序』碑額上雕刻了佛像、天人樂技、浮屠,今為何稱之大雁塔呢!有此

 

一說: 根據佛經故事中提及「佛」曾化身為鴿子救人,而鴿、雁乃同為

 

鳥類,唐代習俗中大雁是最受喜好的鳥,又經常有大雁塔上築巢聚集,

 

後來者便稱之為 「大雁塔」典故: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

 

浮屠(廟宇)

 

 
 

 

 

「大雁塔」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,重三萬斤,高 三米 多。唐代學子考中

    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,謂之「雁塔題名」,後沿襲成習。雁塔牆壁上曾經題滿

          了當代進士的名字這是唐代文人的特殊風氣“雁塔題名"。當時考科舉入進士的人,

         在赴了曲江的探花宴後都會到大雁塔留下自己的名字。像是白居易29歲考中進士,

         “雁塔題名"詩:慈恩塔下題名處,十七人中最少年 ";而劉滄更豪邁的題下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及第新春選勝遊,杏園初宴曲江頭,紫豪粉壁題仙籍,柳色簫聲拂玉樓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

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,可惜早已湮沒。

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、門框上,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

稱之為 大雁塔」。

 

 

 據說在古印度的帝釋窟有座寺院,裡面的僧人信奉小乘佛教,是允許吃肉的

某一天,有個和尚在散佈的時候看見天上有一群雁,就開玩笑說:「如肉食

  不夠菩 薩應該知道啊!」他話才剛說完,一隻大雁忽然往下飛,撞地死了,

似乎是要殉身以獻;和尚把這件事告訴同伴,大家都相當悲傷,認為是如來

         要他們以此為誡;於是改奉大乘佛教,並建了一個窣堵波(印度的半球形墳墓)

將大雁埋在其下;從此雁塔就成為佛塔的泛稱。另外傳說釋迦牟尼的手指和

      腳掌間的網絡就像雁掌因此釋迦牟尼被稱作雁王"所以雁塔就是佛塔的別稱。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許多著名詩人遊訪了大雁塔後,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據史載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杜甫、高適、岑參等唐朝詩人曾同登慈恩寺塔並各有詩作,李白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白居易等大詩人也曾到慈恩寺登塔賞景,都寫下高妙詩句如岑參的

《與高適、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》:

 

塔勢如湧出,孤高聳天宮; 

登臨出世界,磴道盤虛空。

突兀壓神州,崢嶸為鬼工;

四角礙白日,七層摩蒼穹。 
下窺指高鳥,俯聽聞驚風。

 

從岑參的詩名我們可以看出,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。

 

 

 

 

    塔是一個時代、一個地區精神與文化的標誌性、紀念性的建築物。

中國的古塔據官方記載的就有2000多座,加上未列入記載的,其

   數量可達萬計。到了唐代,配合佛教的繁盛,塔的建造達到了一個

極致。其中,大、小雁塔更是盛唐文明的偉大象徵!